作者归档 精心联盟

通过精心联盟

合作示范基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基地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联系电话:021-6404199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48年,是我国设立最早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心脏中心之一。先后涌现出陶寿淇、陈灏珠、诸骏仁、浦寿月、林佑善、杨英珍、蔡迺绳等一批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名家。曾在我国的心血管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多项“第一”:我国第一个心电室和心脏超声室、我国第一个病毒性心脏病实验室、第一例经静脉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第一例选择性冠脉造影术等。近年来,心内科在冠心病、心电生理及起搏、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领域的新技术开展方面位于国内领先地位。完成国内首例完全可降解支架研制、国内首例经导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国内率先推广血管内超声技术。倡导成立国内第一个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推动介入产品的研发和国产化。
现任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为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美国心脏病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目前有临床医生100多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各1名、国家杰青3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1名、长江学者2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正副高级职称人员34名。心内科现有普通病房7个,特需、留观病房各一个,监护病房1个,共计床位400张。现有介入手术室10间,年介入手术量超过18000例。年门诊量超过50万人次,年出院人次超过18000人次,居全国前列、华东首位,已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规模及学术影响最大的临床诊疗中心及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现已开展各种类型遗传性心肌病基因筛查的精准服务,为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有助于早期诊断、制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测、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华法林、氯吡格雷等多种药物的耐药基因提供检测服务,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今后希望在冠心病、高血脂症、心律失常、高血压等领域的精准诊疗方面有新的研究突破,进一步服务于临床。
近10年来,曾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科研资助100余项,发表论文1200余篇,SCI收录60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20余部。研究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资助4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通过精心联盟

合作示范基地——瑞金医院心脏内科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基地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

联系电话: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瑞金医院心脏内科戚文航终身教授是中国第一版心力衰竭指南的制订者,带领心脏科同仁长期致力于心力衰竭/心肌病亚专业的发展,先后涌现出张凤如,吕蓓,何汝敏,金玮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国内之先河,瑞金医院心脏科率先于2016年1月成立了27个床位的心力衰竭/心肌病专科病区,开设心衰急诊绿色通道和心衰热线,每周六天开设心力衰竭/心肌病专家专病门诊,在全院范围建立心力衰竭/心肌病MDT专家组,全力推进急危重症心衰的快速抢救,疑难复杂心肌疾病的精准诊疗,及心力衰竭/心肌病的规范化诊治管理。在金玮教授的主持下,注册并启动了Risk evaluation and arrangement in heart failure(REM-HF) 前瞻性队列研究,登记在册约8000例心力衰竭/心肌病/对照人群生物样本库。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及精准化诊疗流程,参与了G-CHF,VICTORIA等多项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及中国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多中心精准诊疗研究,承担了相关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期更是搭建了“瑞金心力衰竭/心肌病医联盟”,首批纳入20家上海市二级及基层医院,以推动疑难危重心力衰竭/心肌病的双向转诊,分享诊疗经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精心联盟

精准“心”时代

随着《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和《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的发布,我国已进入心血管病精准规范诊疗的时代。为推动全国各地区心血管病精准诊疗水平,帮助各地区、各级医院、各级医生准确把握精准诊疗适应征,掌握心血管病精准诊疗技能,分享罕见精准诊疗病例,“精心联盟”特策划精准“心”时代——全国心血管病精准诊疗系列病例讨论会。

主办单位: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关村熙睿心脑肿瘤精准医疗研究院

精心联盟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会议每月一次,于精心联盟微信公众号发布上线,敬请关注。

通过精心联盟

精心成员概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合作基地、合作示范基地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创建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与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拥有100余位涵盖国内顶尖的心血管临床、组学研究、分子影像、生殖阻断、医学统计、生物信息及大数据分析等精准医学各领域的专家,来自不同临床和科研机构,遍布全国各大省区。

目前,学组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合作基地”、”合作示范基地”,与全国同道共同努力,尝试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个体化、精准化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发展的”合作基地”、”合作示范基地”依托当地医疗单位,具备基本的研究与培训能力,并且由本地相关管理部门政策支持成立“精准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自建符合国家相关资质的分子诊断实验室,或与经卫生主管部门批准的第三方临床检验平台合作的形式开展心血管病的个体化用药、单基因遗传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等精准医学检测项目,同时实现临床精准服务真正落地。其中,“合作基地”中具有本市或本省的“精准心血管病(诊疗)中心”类似名称,或本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且得到本院同意成立“精准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挂牌成立“合作示范基地”,负责地域范围内精准心血管病诊疗工作的推广发展。

“合作基地”与“合作示范基地”作为中国精准心血管病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旨在通过建立全国合作网络,推动我国精准心血管病学的发展及进步,从而促进精准心血管病学诊治的标准化、规范化,最终使人才可持续发展、使患者真正受益。


通过精心联盟

“精心”管理 因人施策

“精心联盟”平台简介

“精心联盟”网络平台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 依托全国范围的精准心血管病合作示范基地和合作中心而成立的联盟互联网平台。
本平台联合国内顶尖的心血管临床、组学研究、分子影像、生殖阻断、医学统计、生物信息及大数据分析等精准医学各领域专家,以全国各地顶尖医疗机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等在内的全国合作示范基地、合作基地、合作中心)及其他合作院校、科研机构,面向医方、患方及公众,联结成共同应对心血管疾病挑战的联盟,旨在加强心血管疾病宣传教育,辅助重点疾病诊疗管理,从而进一步推进心血管疾病诊疗个体化、精准化发展,使中国精准心血管病学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实践价值。

“精心联盟”平台主要功能

1、 提供面向医方、患方、公众个性化精准心血管疾病诊疗相关咨询新闻、宣教材料、远程教育;
2、 联结并宣传联盟各级合作基地,方便公众及患者线下咨询、就诊;
3、 陆续上线重点疾病诊疗管理功能,为疾病管理、医患沟通提供新渠道;
4、 发布学术信息、组织学术交流、辅助人才培养、推广精准理念。


通过精心联盟

加入精心

各位关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的朋友们:

精准医学作为崭新医学模式的代表,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新理念、新成果层见叠出,全世界范围内精准医学时代业已到来。精准医学狭义而言是从分子、基因水平入手研究疾病,广义上则是利用一切手段和先进技术,从“疾病前、发病中、发病后”全过程对患者进行精准化、个体化的预防、治疗和健康管理。

自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成立以来,我们有幸团结了一批致力于中国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的专家同道,以部分医院为示范和合作试点,开展全国多中心全方位合作模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中国精准心血管病学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的实践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精准医学的角度我们将心血管病分为以肥厚型心肌病为代表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和以常见高血压、冠心病为代表的“复杂心血管疾病”两个大类,并依照此思路推动精准医学在相应疾病中的实践发展,包括单基因遗传病的早期基因诊断、分子分型、基因层面的疾病危险分层评估、疾病家族管理,以及复杂心血管疾病中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治疗疗效相关生物标记物和靶向用药的探索和应用。

伴随着精准心血管病学在各方向上的不断突破,中国精准医学发展趋势愈渐明朗,精准诊疗实践进程日益深化。2019年初《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的发布,更是把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推到了临床实践一线,对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此我们欢迎所有关注中国精准心血管病学发展的朋友们,无论您是医生还是患者,是集体还是个人,我们愿与您同心同德携手共进,以“精心联盟”互联网平台为新的纽带,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合作、宣教精准医学理念、推广精准医学概念下的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了解精准诊疗、精心管理健康,让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真正为健康中国助力!

欢迎您打开微信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精心联盟”公众号, 解锁更多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相关内容,期待携手共进!


“精心联盟”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精心联盟

“中关村熙睿心脑肿瘤精准医疗研究院”-“精心联盟”账号主体简介


研究院介绍

中关村熙睿心脑肿瘤精准医疗研究院”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心、脑、肿瘤方面的专家团队共同成立研究院。以创新驱动为指导,以推动心脑肿瘤精准医疗水平发展为目标,为全国精准医疗技术在全球最前列做贡献为宗旨。凭借资深的专业造诣和社会影响力凝聚国内外顶尖的医疗专家、生物信息专家和大数据专家共同进行深入研究与科技创新,同时吸纳社会资源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推进我国心脑肿瘤精准医疗水平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专家介绍

惠汝太
博士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科学家

惠汝太,男,山东省日照市人,1951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学院医学系,获临床科学博士学位,1993-1996年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博士后研究。长期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心血管病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医学的研究工作。擅长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高血压、心肌病,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病基因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生化与基因组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心血管病基础英语临床结合的著名学者,发表SCI论文304篇,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119篇。

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内科副主任、高血压诊治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科技部中德分子医学研究室主任,科技部/国家外专局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主任,心血管病相关基因与临床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J Mol Med(德国)杂志编辑。

现任健康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13.5精准医疗计划起草委员会专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精准医学重点项目咨询专家(国家卫健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医疗新技术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前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科技部-国家心脏中心临床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同济大学教育部心律失常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主编等。


马爱群
博士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名医

曾任中国医院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及心力衰竭学组副组长,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生命科学一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获得教育部骨干教师,陕西省“35”人才,陕西省卫生厅“215”人才,原西安医科大学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等称号。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分子心脏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离子通道病研究室主任,陕西省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医学会常务委员,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心力衰竭心肌病杂志》副主编,《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疾病杂志》常务编辑等等。

主要从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离子通道病及心脏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惠民项目1项(结题),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项(结题)、重点1项(结题),卫生部科研基金4项及教育部项目3项(均已经结题),陕西省重大项目5项、自然基金1项及国际合作项目4项,(除一项重点在研外,其余均已经项结题)。国家重大专项1项。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并以主要成员参加“九五”攻关及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10项。

共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录51篇,表明国际影响力的H因子达到11;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全国医学统一编写教材《内科学》1、2、3版及《心血管系统疾病》1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临床(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系列丛书6部,主译专著1部,参编专著5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厅级科技成果奖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知识产权2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50余名。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精心联盟”公众号 解锁更多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资讯

编辑:阮洁云